醫生指導年輕媽媽正確母乳喂養。 文/圖 本報記者 鄭朝靜
慶陽網訊(記者 鄭朝靜)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女性在生育之后母乳喂養幾個月就改用奶粉。記者采訪了解到,沒有堅持母乳喂養的原因有很多,如“工作忙”“母乳不足”“奶粉的營養可能更好”等。專家建議,母乳喂養還是要堅持下去,對嬰兒和大人的好處有很多。
6個月內純母乳喂養率偏低
市民劉女士的孩子從2個多月就開始喝奶粉,劉女士告訴記者,這也是無奈之舉。劉女士的母乳不足,孩子吃不飽整天哭鬧,嘗試了很多辦法母乳還是太少,無奈之下只能給孩子喝奶粉。
“電視上的奶粉廣告都說得特別好,富含各種營養素,對孩子的發育和智力都有好處。”新手媽媽王丹說,在廣告的影響下,王丹的家人買了很多價格比較高的奶粉,從孩子3個多月的時候就添加奶粉進行混合喂養。
堅持和推廣母乳喂養是保障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一環。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2月25日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我國6個月內純母乳喂養率整體偏低,母乳代用品促銷等因素容易對母乳喂養的選擇產生不利影響。
慶陽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主任、主任醫師安惠君分析,母乳喂養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母乳喂養知識的宣教沒有跟上經濟的發展,全社會對母乳喂養好處的知曉率太低,寶媽及家人們在母乳喂養出現一點困難時就放棄了母乳喂養改為奶粉人工喂養。二是嬰兒出現一些問題時沒有認真尋找答案,如母親營養欠佳導致嬰兒體重增加過少,沒有調整增加母親的營養;再比如嬰兒生理性腹瀉時大便次數較多,這種情況可以隨著嬰兒的成長自行消失,不影響嬰兒的健康成長,不需要干預,應該繼續堅持母乳喂養。但許多家長認為是母乳喂養帶來的問題,盲目跟風放棄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對母子都有益
安惠君告訴記者,母乳喂養的好處有很多,希望產婦及家人能夠知曉。
安惠君說:“母乳里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G,可以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增加嬰兒呼吸道的抵抗力,保護腸黏膜,增加胃腸道的抵抗力,減少細菌感染的可能,減少呼吸道感染、腹瀉的機會。母乳喂養會降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嬰兒猝死癥的危險。”
母乳中的半胱氨酸和氨基牛磺酸含量較高,有利于嬰兒大腦的生長,促進智力發育。母乳喂養有利于增加母子感情,為媽媽和寶寶和諧的交流起到重要的作用,為嬰兒情商的培養奠定基礎,也有利于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母乳喂養還能全面促進嬰兒嗅覺、味覺、溫度覺、聽覺、視覺和觸覺的發育。減少嬰兒成年后患肥胖、高血壓、糖尿及冠心病等的機率。預防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濕疹等。”安惠君說。
除了對孩子的好處外,母乳喂養對母親的好處也很多。“可以促進母親產后恢復,促進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加速子宮恢復,協助母親體型的恢復。可以降低母親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危險,還可以起到調節生育的作用,可以降低母親絕經后患骨質疏松的風險。”安惠君說。
對家庭來說,母乳喂養可以減少家庭的經濟支出,經濟、方便、快捷,省時省力,無污染。
全社會應共同促進母乳喂養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出生后1小時內開始母乳喂養、6個月內純母乳喂養、堅持母乳喂養到2歲及以上、在嬰兒6個月齡時開始添加有足夠營養和安全的輔食。根據我國國民營養計劃,到2020年,0至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率達到50%以上;到2030年,這一數字在2020年的基礎上提高10%。
從中消協調查反映的情況來看,我國在規范母乳代用品銷售以及推動愛嬰醫院建設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嬰兒母親母乳喂養意識良好,但同時我國嬰兒純母乳喂養率仍然保持較低水平,全社會保護、支持和促進母乳喂養氛圍還有待進一步激發。
記者采訪了解到,雖然很多女性知道母乳喂養的好處,但是“知易行難”,產假短、工作忙、母乳不足、出門不方便等都是主要的阻礙因素。此外,醫療衛生機構、家庭、工作單位和公共場所對母乳喂養的支持不到位也是造成母乳喂養狀況的主要因素。
市民李妍告訴記者,“不是我們不愿意母乳喂養,現在帶著寶寶出門,很多地方也沒有母嬰室,出門給孩子喂奶只能帶著奶瓶奶粉,這是最便捷省事的辦法。”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調查報告中建議,制定和完善母乳代用品銷售市場監管的法律法規;加強對母乳喂養知識的宣傳,提高公眾對母乳喂養知識的認知;加大醫療衛生機構對母乳喂養的支持力度;完善產假制度和生育保險制度。全社會都要形成保護、支持和促進母乳喂養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