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市,慶陽農業產業發展經歷了由分散走向集約,由粗放走向精細,由傳統走向現代的艱辛探索歷程,逐步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實現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僅是立市之本、富民之基,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
??????? 甘肅現代絲路寒旱農業賦予了慶陽“以優質蘋果、牛羊為主的隴東雨養農業區”的定位,我市立足資源稟賦和生態實際,發揮比較優勢,堅持“一縣一業、一縣一品”,瞄準特色主導產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著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與扶貧產業培育的深度融合。目前,全市農業特色主導產業產值達到135億元,帶動農民人均增收2100元以上。
??????? 我市轄7縣1區,總土地面積2.7萬平方公里,南北地域差別較大,塬面、山區、川道的農業適宜性特點顯著,產業發展的傳統和基礎各不相同。在過去很長一個時期,由于產業培育不足,生產方式落后,農業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加快農業結構調整,轉變生產方式迫在眉睫。
??????? 我市積極轉變發展思路,堅持高標準、高質量要求,從優化產業布局入手,按照“南牛北羊、塬果川菜、草畜平衡、農牧循環”總體思路,形成“四區四帶”的產業布局,重點打造肉羊產業集群、蘋果產業集群、飼草產業集群、肉雞產業集群、生豬產業集群、肉牛產業集群、中藥材產業集群“七大特色產業集群”。
??????? 與此同時,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慶陽市大力推廣“331+”農業產業扶貧模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慶陽市牛、羊、菜、果、薯、藥6大產業精準扶貧三年行動方案》《慶陽市支持貧困戶發展“五小”產業實施方案》《慶陽市“1+4”現代絲路寒旱農?業行動方案》等一攬子產業發展意見和多項支撐配套方案。
??????? “按照‘四區四帶’的產業布局,我市大力發展肉羊、蘋果主導產業,培育肉牛、肉雞、生豬、飼草、中藥材、瓜菜等特色產業,促進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通過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寬循環鏈,不斷發展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讓農民群眾共同分享全產業鏈帶來的增值效益。”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說。
??????? 2018年,慶陽市“331+”產業扶貧模式入選“改革開放40年地方創新40案例”,探索出一條優勢產業與脫貧攻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 “331+”產業扶貧模式通過戶托社養(種)、社托戶養(種)、公司代養(種)等多種合作方式,構建起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龍頭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按一定比例逐年分紅,貧困戶享受保底分紅,實現了有組織的“互助脫貧”。通過政策扶持和龍頭企業、合作社的帶動,不少貧困群眾發展種養產業、就近務工,不但增加分紅收入、務工收入,而且學會了種養技術、增收技能。
??????? 肉羊產業集群以環縣、華池、鎮原、慶城等北部4縣為重點,大力推廣“環縣模式”。從飼草料種植、飼料加工、畜牧養殖、定點屠宰、精深加工、有機肥料、冷鏈物流、科研檢測、自繁自育、終端銷售各環節入手,建基地、育龍頭、強品牌,培育專業村和自養戶,打造產業聯合體。
??????? 在龍頭企業中盛農牧、慶環制種、中天羊業的帶動下,政府加大投入,社會多方支持,持續推進千萬只肉羊產業化項目實施。產業前端建辦千只湖羊標準化扶貧示范社和“331+”湖羊合作社686個,建成慶城驛馬、華池山莊等萬只湖羊種羊繁育場13個,百只以上養羊規模戶上萬戶,全市肉羊飼養量達到750萬只。
??????? 產業中端建成環縣中盛100萬只肉羊屠宰線,寧縣綠豐農牧30萬只肉羊屠宰線,鎮原新靜原30萬只肉羊屠宰線,全市肉羊年屠宰加工能力達到175萬只。
??????? 產業末端開發建設慶陽肉羊產業化信息監管平臺,實現了肉羊產業全程視頻管理和質量可追溯。慶陽肉羊、環縣羊羔肉入選中國畜牧業協會“全國十佳羊肉品牌”,暢銷全國,遠銷海外。
??????? 如今,以肉羊產業集群為樣板的七大特色產業集群,已初步形成統籌前后端、上下游,產前、產中、產后協同鏈式開發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產業前端抓優良品種引進繁育,產業中端抓標準化規模種養,產業末端抓加工營銷。同時,探索“農業+旅游”“農業+電商”等新業態,加大產業融合發展力度,提升農業產業和農產品附加值。
??????? 企業引領致富有“勁頭”,合作社服務群眾有“干頭”,農戶發展產業有“奔頭”。目前,全市累計培育引進中盛、圣農、海升、正大等龍頭企業135家,建辦專業合作社7825個,其中貧困村合作社達到2716個、“331+”產業合作社1233個,落實產業扶持資金23億元,帶動貧困群眾近15萬戶,分紅超過1億元,570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
??????? 2019年,全市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672元,同比增長21.2%,高出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1.9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