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網訊 (通訊員王麗霞)毛井鎮位于環縣西北部,距縣城76公里,總土地面積629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75個村民小組。近年來,毛井鎮立足產業、人文、旅游等特色資源,乘政策東風,掀起了鄉村振興的高潮。
從“毛舉井”到“有禮毛井”。相傳清乾隆年間,在黃寨柯、大戶掌兩地交界處住一姓毛的舉人,門前打有一口井,招待過往來客飲水解渴,人們便把這口井叫做毛舉井,后訛傳為毛曲井,又簡稱毛井。于是后輩承繼了這種熱情好客的美德,刻在骨子里,流在血液里,一批又一批的毛井干群前赴后繼,成就了今日的“有禮毛井”,亙古不變。
從“董福祥”到“人文毛井”。喬崾峴王朝山的董氏宗祠娓娓訴說著西部的烽火和蒼茫,周遭奔涌而來的群山亦把先人的頑強和奮斗鐫刻在后世的脊梁之上,所以數代干群努力,“人文毛井”應運而生。這“人文”里有“左控五原,右帶蘭會”的“形勝之稱”,有“晉商常駐、馬走騾馱”的行商古跡,還有仗應三靈,役于山城的紅色風骨,包羅萬象、難以枚舉。
從“分水嶺”到“風光毛井”。毛井鎮北去為寧夏清水河,南下為涇河,造就了這條“分水嶺”平緩而連綿的山勢,于是風水隨著山來,風車便豎了起來,快速地旋轉,輸送著源源不斷的電能,潔白的風車,將毛井山頭裝點的格外好看,風車的身影,映在毛井的山坡上,草地上,花叢里,在哪里都好看,在哪里都很美,時而快速運轉,時而慢慢悠悠的散步,仿佛是天地間最優雅的舞蹈。
從“養馬監”到“產業毛井”。唐以來便是牧養軍馬的地方,雖然比不得開城監、萬安監,但得天獨厚的天然草場和漫地中藥,讓當地的羊產業蓬勃馳名。全鎮有1577戶養羊戶,17個合作社,羊存欄30萬只,在全縣排名前列,“天下十三省,富不過毛居士井”,古人大抵不欺我,草羊有勢、振興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