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網訊(通訊員 李茜茜)今年以來,合水縣深入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培育“百千萬”計劃,緊盯特色產業培育和農業實用技術提升,通過理論培訓、觀摩學習、實踐操作、跟蹤指導等方式,著力培養一支與產業需求相適應、與農村發展相協調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現代化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
為進一步提高農用機械駕駛人員的持證率,切實提升農機從業人員的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意識,連日來,合水縣農廣校和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積極組織開展農機駕駛培訓,規范考試發證工作,邀請專業技術人員現場向學員講解聯合收割機和拖拉機等農用機械安全駕駛、檢查檢修、故障排除等方面知識,并組織學員進行實操訓練,考試合格后發放高素質農民培訓證書和農機駕駛證。
“縣農廣校和農機中心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有專業的技術人員給我們培訓,現場向我們傳授拖拉機及聯合收割機的實操經驗,提高了我的專業技能。通過考試,我還取得了農機駕駛證,以后可以從事農機作業,這樣就多了一份收入來源。”學員王柏林說。
為了讓學員更直觀全面地學習新技術、新理念,進一步增強培訓效果,合水縣農廣校還組織學員到寧縣、慶城縣等地的農機合作社觀摩先進農機裝備,學習交流先進技術,了解糧油、面粉的生產、加工、包裝等各個流程,讓學員“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本次觀摩交流活動,讓我對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趨勢和如何拓展產業發展思路有了更深的認識。”學員唐含勇說,要成為高素質農民,不僅要探索新的種植養殖技術和管理模式,更要適應農業機械化和智能化發展趨勢,掌握現代農用機械的操作技巧,在實踐中掌握更多技能,從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轉型。
在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工作中,合水縣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創新思路,對合作社帶頭人、家庭農場主等群體開展精細化、菜單式培訓,以奶羊、食用菌、瓜菜、蘋果等特色產業培育為目的,重點將農業企業負責人、合作社理事長、家庭農場經營者及種植養殖戶、個體戶等鄉土骨干納入培養范圍,緊盯學員產業發展情況和培訓需求,分類分批授課,并重點從提升學員農業發展理念、理論水平、專業技能、經營管理能力出發,通過“理論+實踐+外出觀摩”等方式,開設農機駕駛、食用菌種植、家庭農場發展、奶羊養殖等課程,切實提升學員的理論水平、專業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
據了解,今年合水縣聚焦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人才振興目標,將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作為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的主要抓手,緊緊圍繞全縣產業規劃布局和特色主導產業,進一步優化培訓課程,將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糧食安全、普惠性農業實用技術等作為培訓重點,全面提升培訓學員的技能技術水平、產業發展能力及綜合素質素養。“今年我們計劃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班9期、培訓800人,目前已開展3期、培訓140人,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合水縣農廣校校長王海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