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網訊(慶陽融媒記者 劉萍凝 胡文韜)近日,在寧縣各個鄉鎮的果園里,套袋蘋果掛滿枝頭,果農們穿梭其間,忙著給蘋果摘袋、采摘成熟的果實,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今年,寧縣蘋果迎來了大豐收,預計產量達50萬噸,產值可達36億元。
記者從寧縣果業發展中心獲悉,寧縣以工業化思維、現代化理念、標準化生產,形成優質種苗、高端基地、儲藏分揀、電商銷售、外向加工融合發展的現代蘋果產業體系,蘋果產業已成為群眾就業創業、增收致富的“錢袋子”。“我們統一技術規范和生產標準,建立‘蘋果田間大學’,舉辦‘技術沙龍’,開展人才培養、決策咨詢、新產品新技術推廣示范、科學研究和成果推介,及時為群眾開展技術、農機、價格等服務。”寧縣果業發展中心副主任蘭祥說,“我們還配套搭設防雹網、防霜機,購買蘋果災害保險,降低霜凍、寒潮、冰雹等自然災害影響,推行蘋果‘期貨+價格保險’,保證果農穩定增收。”
寧縣充分發揮互聯網作用,綜合運用“云”模式,以慶新電商中心為紐帶,通過阿里巴巴、天貓、拼多多等平臺,發展蘋果銷售網店200個、微商1800多戶,果品銷往國內外20多個省市(州)。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營銷中心7個,在華潤萬家等全國22個大型超市直銷,與國內外200多家經銷商合作,年銷售20萬噸以上。
結合基地布局,整合農業項目,寧縣建設果品冷庫、氣調庫和果蔬保鮮庫47座,庫容能力達20萬噸,實現了蘋果周年新鮮供應、“錯峰”銷售。目前,全縣建成高標準分揀及商品化處理線3條,將蘋果分選為26個等級,每小時可完成20噸蘋果的分級和包裝,進一步細分蘋果消費市場和消費群體,實現了好果賣好價。通過精深加工,按照等外果“吃干榨盡、增值增效”的思路,建成加工企業16個,進一步提升果品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