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時節的寧縣,千里沃野催芽萌動,萬畝蘋果生機盎然,建設中的和盛工業園區不斷強化著工業支撐,特色精品路線向八方來賓展示著屬于寧縣的特色旅游……
今年,寧縣緊盯工業主導型、農業優先型定位,聚焦鄉村振興,統籌推進農業、工業、旅游業為主的三大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縣、隴東綜合能源化工基地核心縣、近悅遠來宜居宜業魅力縣。全縣實施重點項目106個,總投資563.27億元,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9%,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8.3%。
筑牢現代農業之基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2024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達80.79萬畝。寧縣以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示范縣為目標,聚焦糧食、蘋果、食用菌、中藥材、瓜菜、草畜“六大產業”,不斷延鏈補鏈,積極推進區域化布局以及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經營。
在早勝鎮的甘肅中泰恒昌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種植基地,1000畝馬鈴薯迎來豐收,村民們在田間忙碌地撿拾、裝袋;不遠處,2000畝油菜田綠意盎然,新芽萌動,長勢良好。生產車間內,石磨面粉、菜籽油、掛面等農產品源源不斷生產,即將運往全國各地。
該公司擁有5600畝種植基地,種植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等多種油糧作物。“今年公司投資1000余萬元,引進并投產鋼磨面粉、石磨面粉、石磨掛面、食用油4條糧油加工生產線,組建線上線下專業銷售團隊,實現了‘糧頭食尾’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甘肅中泰恒昌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占忠說。
這緊張忙碌的生產場景,正是寧縣推動農業高質高效發展的生動寫照。為興農業,寧縣打破鄉鎮、村組和地埂界限,大力推動土地流轉,支持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和大戶適度規模經營,帶動群眾融入產業鏈,邁向共同富裕。
寧縣還優化“三塬三川三片”區域布局。“三塬”不斷完善防災減災體系,穩定25萬畝優質蘋果面積;“三川”積極發展多樣化蔬菜種植,建成北川萬畝瓜菜示范區;南片打造20萬畝糧食產業高效生產示范區,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西片推行種養菌融合模式,全縣累計建成菌棚79座,今年1至8月食用菌產量2220噸,打造“三元雙向”循環農業發展示范區;東片以金銀花為主,利用莊前屋后、邊角地、撂荒地等廣泛栽植,帶動全縣發展庭院經濟3.07萬戶,金銀花面積達到9.23萬畝。
同時,寧縣強化“農業+”理念,引培“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畜頭肉尾”精深加工企業7個,培育家庭農場150戶,實施投資5000萬元的凍干食品產業園、1.5億元的正洋冷鏈物流園等多個產業鏈項目,加快構建120億級現代農業產業鏈。
匯聚工業集群之力
10月23日上午,和盛工業園區內的甘肅泛聯電子有限公司生產正酣,工人們在機器旁專注生產,接頭加工、鉚壓、檢測,一盤盤電纜產品經打包后運往各地。
“公司主要生產可在-40℃—70℃環境下安全使用的12類高性能網絡線和8類高性能網絡跳線。目前,2條高性能數據纜生產線和3條深加工生產流水線已投產運營。年產能達1.2萬公里。今年截至目前銷售額達500多萬元,主要銷往歐美、中東等地。”甘肅泛聯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韓薦堯介紹。
同樣在和盛工業園區,杭州鏈景增材制造中心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該項目主要制造金屬粉末、高分子粉末、特種塑料及金屬線材等增材制造專用材料。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8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00個。
和盛工業園區作為市級工業集中區、全省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是引領寧縣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陣地之一。
工業是發展的基礎和命脈。圍繞強工業,寧縣秉持“無工不富”及“工業園區化、園區特色化、產業集群化”的理念,以長慶橋工業園區、和盛工業園區為依托,以招商引資為抓手,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加快構建縣域工業體系。
長慶橋園區突出天然氣加工、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區域現代物流,實施路網、管廊、供水等基礎設施項目。和盛園區突出新能源配套、生物制藥和農產品深加工,實施標準化廠房、道路、給排水、集中供熱等基礎配套項目。
同時,寧縣加快優勢資源開發,以隴東綜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為契機,把煤油氣資源開發同產業鏈生成、地方工業發展有機結合,通過源頭管控配鏈、過程督促延鏈等方式,促進資源優勢加速轉換為經濟優勢。今年1至8月,全縣油氣產量分別達到27.16萬噸、1.64億方,增長32.49%、183.43%。
寧縣還大力發展“回歸經濟”,充分發揮寧縣在外務工創業人員多的優勢,制定個性化扶持政策,建成寧縣創業孵化園,吸引人才回歸、產業回創、資金回流。今年1至8月,全縣新建就業工廠11個,累計達到66個,產值突破8億元,帶動3700名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增收1.38億元。
煥活農文旅之魂
今年1至8月,寧縣接待游客151萬人次,旅游收入8.7億元。在這里,傳統民俗與文旅活動交相輝映,讓人們看到寧縣不僅有現代化農業和不斷強化的工業,更有蓬勃發展的旅游業。
秦置義渠縣,西魏改稱寧州,民國二年始稱寧縣。地處子午嶺西麓、隴東高原東南部的寧縣,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甘肅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誕生地,擁有神奇壯麗的子午嶺森林風光、歷史悠久的古豳文化旅游區以及現代化的正洋蘋果公園等。
今年以來,寧縣全面落實全市農文旅融合發展百千萬工程部署,充分挖掘縣域旅游資源,秉持全域旅游理念,節點式布局、融合化推進,將旅游產業鏈延伸至農業開發、企業生產、鎮村建設等領域。
金秋時節,正洋蘋果公園內綠意盎然的蘋果樹與紅彤彤的蘋果相映成趣,游客穿梭其中,盡享采摘之樂。
正洋蘋果公園是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示范區,集蘋果全產業鏈、健身體育、觀光休閑、農事體驗、文旅服務于一體,建有科普園、房車營地、玻璃棧道等設施。近年來,成功舉辦了“花海炫寧州”馬拉松賽、“花滿寧州”田園文化藝術旅游節、國潮煙花光影電音節等多項文化旅游節會活動,吸引眾多游客前來。
太昌鎮肖家村是甘肅省第一個農村黨組織——中共邠寧支部的誕生地,太昌鎮也是甘肅早期革命運動的播火者王孝錫的故鄉。時下,走進太昌鎮肖家村,寬敞平坦的道路,筆直的路燈上國旗和黨旗鮮艷奪目,路兩旁的文化墻講述著革命烈士的事跡,庭院錯落有致,農戶門前綠樹掩映、碩果盈枝。
為凸顯地域特色,寧縣圍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將和美鄉村建設與旅游相銜接,堅持“一鄉鎮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原則,打造具有黃土高原特點、隴東民居特色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助力全域旅游建設。此外,寧縣還加快實施寧州不夜城等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