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寧縣山河鎮董莊村依托市級和美鄉村示范村和縣城后花園定位,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田園風光為韻、以村落民宅為形、以生態農業為基,將非遺元素融入鄉村建設,讓農文旅有看頭、有玩頭、有說頭、有吃頭、有賣頭,開創了非遺資源的傳承利用與農文旅融合多元化發展新路徑。
農文旅融合一頭連著游客和消費者,一頭連著農業、農村和農民。山河鎮董莊村按照“一主多副、多元互促”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菌菜糧果薯藥輪作種植特色農業,以 “個體經營、共管共享”的運作模式,因地制宜實施集菜園租賃、農耕體驗、休閑觀光、教育實踐、黨性錘煉于一體的“城郊小菜園”,推動形成了自然與人文交融、村集體和居民雙贏的良好局面。
“城郊小菜園吸引了縣城及遠周邊地區的游客前來感受田園生活,體驗采摘樂趣,為鄉村旅游增添了新亮點。”董莊村黨支部書記張亞東介紹。
山河鎮董莊村緊盯“三元雙向”循環農業主攻方向,把菌糧輪作、菌菜輪作新模式作為農業產業新的增長點來培育,建成了菌糧循環農業示范園、菌菜輪作等農業示范基地,大力發展種、養、菌“三元雙向”循環農業,實現了一田雙收、一年兩收的目標,節約了土地,提高了產值。
美食賦能農文旅融合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董莊村按照“美食+旅游”深度融合創新發展路徑,探索遵循從“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出特色、吃出文化、吃出情緒價值的消費理念,積極打造農家“土特產”品牌和傳統豆腐、手工燃面、羊血粉絲湯等特色美食,并利用手機作為“新農具”,開通直播作為“新農活”,借助網絡“天路”聚人氣、增財氣,讓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讓非遺煥新出彩、生生不息,董莊村積極拓展非遺旅游新空間和新場景,以旅游之窗展現非遺的活態傳承,增加了群眾對非遺的認知、認可和情感共鳴,讓古老非遺技藝擁有更多煙火氣。在董莊村香包刺繡產業培訓實踐基地,香包、刺繡、剪紙、面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手工編織達人現場秀技,琳瑯滿目的非遺展品,吸引游客和周邊村民前來觀賞、選購,近距離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
山河鎮董莊村在保護、傳承并發展好非遺的基礎上,將傳統香包刺繡與現代文化相結合,設計推出不同類型的香包刺繡非遺產品,打造董莊香包文化品牌,延伸產業鏈條,增加群眾收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讓香包刺繡“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實現傳統工藝振興與鄉村文化振興同頻共振、活態傳承與創新發展交織共生,讓香包刺繡逐漸變成連接外部世界的一張“名片”,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搖錢樹”,促進了農文旅融合提升產業質效,激發了鄉村發展活力。
正寧融媒記者:劉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