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閆慧 郝芳 張慶寧 見習記者 郭浩 通訊員 王茜 徐櫻文
玄馬鎮是慶城縣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重點片區,區位優勢明顯,產業發展壯大,鄉村宜居宜業。
4月春風拂面來,柔遠河穿境而過,滋養著肥沃的川區,整齊排列的種植大棚里,洋溢著春的喜悅。一株春苗綻綠吐翠,白黃瓜、西甜瓜搶“鮮”上市,小菌菇撐起“致富傘”,繪就一幅春日“豐”景圖。
眼下正值瓜菜育苗黃金期,走進玄馬鎮孔橋村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園,慶城縣天元育苗合作社的春季苗已經陸續上市,辣椒苗和西瓜苗銷售正旺。在占地5000平方米的智能溫控棚里,近百個移動育苗床上,密密麻麻地排滿了數十個品種的菜苗。棚內控溫、增濕、補光、澆水等自動化配套設施齊全,一年育三茬,年育苗量150萬株左右,可滿足全縣及周邊縣、區種植戶的需求。
合作社負責人王小寧告訴記者,與往年相比,今年培育的新品種菜苗,如普羅旺斯西紅柿、紫甘藍、秋葵、黑玉米等銷量也很好,種植戶勇于“嘗鮮”的意愿越來越強,對新品種的認可度越來越高。
慶城縣天元育苗合作社育苗大棚。慶陽融媒記者 閆慧攝
玄馬鎮通過整合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資金與示范村建設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建成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園。目前園內建有高標準日光溫室40棟,種植草莓、葡萄、甜瓜、黃瓜、西紅柿等設施瓜菜,推動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
孔橋村村民賈喜粉是當地的種植大戶,今年她承包了8個拱棚、5個設施大棚種植蔬菜和瓜果。現在,草莓采摘已接近尾聲,白黃瓜接茬上市。綠葉掩映下,“白胖胖”的黃瓜掛滿藤蔓,長勢十分喜人。
“設施大棚一年倒兩茬,草莓效益最好,每棚能收入2—3萬元,還有夏秋季的西瓜和露地菜,每年能收入10萬元以上。”賈喜粉和丈夫原本在產業園草莓基地務工,掌握技術后承包大棚自己打拼。一路走來,夫妻倆靠著勤勞的雙手和扎實的技術,從貧困戶變身技術帶頭人,走出新時代農人的致富路。
玄馬鎮孔橋村致富帶頭人賈喜粉。慶陽融媒記者 閆慧攝
依托川區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優勢,玄馬鎮積極引進新品種、推廣種植新技術、高效整合新資源,全力打造“一帶五區”發展格局,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業產業多元化、規模化、現代化發展。
在賈橋村村民田菊梅家的大棚里,黃綠相間的“博洋9號”甜瓜已開始采摘,搶占市場先機。“這個瓜的特點是皮薄肉厚,吃起來又脆又甜,采取錯峰種植之后上市早些,這幾天來采摘的人很多,價格是每斤30元。”田菊梅說,今年的小目標是2個棚收入6萬元,明年準備擴大規模、持續增收。
“博洋9號”甜瓜成熟上市。慶陽融媒記者 閆慧
近年來,玄馬鎮堅持“綠色田園 魅力玄馬”發展目標和產業興旺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設施瓜菜、露地瓜菜、設施瓜菜“三菜”齊抓。“目前,全鎮已有設施大棚500余座,示范帶動周邊1000余戶群眾種植甜瓜、黃瓜、辣椒等各類瓜菜1萬余畝。同時,通過土地流轉、吸納勞務等方式增加群眾收入,預計每畝可增加群眾收入2000余元。”玄馬鎮副鎮長麻瀚明說。
2024年,慶陽市啟動實施全市農文旅融合百千萬工程,提出“以農促旅、以旅興農、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農文旅深度融合”的發展思路。玄馬鎮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打造設施瓜菜種植、休閑采摘、民俗體驗與生態景觀融合的大田園格局。
以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園為采摘基地,游客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到新鮮果蔬,體驗收獲樂趣;推出共享農場模式,引導游客參加農事體驗活動,感受田園生活的樂趣與魅力;鼓勵農戶建辦農家樂、特色民宿,帶動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多渠道增加收入,提升鄉村旅游體驗。
玄馬鎮以產業優勢帶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響鄉村旅游品牌,助推鄉村全面振興。